長征讀后感
作者:123作文 | 來源:網絡整理 | 時間:2022-02-18
《長征》這部作品認我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是紅軍長征70年以來第一部以真實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王樹增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實地采訪了許多老紅軍戰士書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資料都是首次披露在書中作者弘揚了長征體現出來的國家統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還講述了在這一偉大壯舉許多感人小事讓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
這是多么艱苦啊!其中第七張血漫湘江,讓我難忘,1934年11月底,蔣介石調動國民黨中央軍及地方軍閥部隊數10萬人,企圖將中央紅軍殲滅于湘江里水以東地區,由于當時黨內左傾領導者不顧敵情,機械指揮史,紅軍失去了最佳的渡河時機,最后紅軍雖渡過了湘江,卻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慘重的損失,湘江戰役中央肖紅軍由長征發出時的八萬六千余人銳減至三萬余人,慘重的損失促使更多的紅軍指戰員認識到左傾冒險主義給黨和紅軍帶來的危害,為隨后召開會議扭轉了局面,奠定了基礎,可紅軍卻有堅韌不拔的意志 才知道生命有多么的寶貴長征途中紅軍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還怕苦怕累怕臟怕受委屈和紅軍對比真是慚愧極了
《長征》讀后感
說起長征,人們往往會想起毛主席的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體現了紅軍精神,一種“堅持”的頑強意志!
《長征》一書中,紅軍經歷了許多磨難:有驚險的巧渡金沙江,血腥的湘江戰役,神一般的飛奪滬定橋……正是歷經了這些磨難,中國共產黨最后才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新中國。
在這些著名的戰役中,令我最難忘的是飛奪滬定橋一戰,其中寫了紅軍為執行命令一天跑二百四十里,盡管身心疲憊仍與敵軍展開機智斗爭,最后取得了勝利,創下了史無前例的行軍速度,這樣的精神多么值得學習!
雖然,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不一定要上戰場,但是在生活中也需要這種頑強向上、永不放棄的紅軍精神。我們就遇到類似的經歷,就拿四年級籃球賽來說,我班的女生籃球就是一個典型。在半決賽中,雙方爭奪激烈,我班女籃一直處于弱勢,但她們沒有放棄,在最后兩分鐘時,已經追得只落后一分了,疲憊不堪的她們依然努力堅持、奮勇直追,在距離結束53秒時投進關鍵一球,將比分扳回6:5。這樣的她們并沒有松懈,憑著巧妙的配合,神一般的再進了一球,將比分差距擴大到8:5,耶!隨著哨聲響起,比賽結束,我們反敗為勝了!成功晉級決賽,靠的就是這樣一股拼勁,一種“堅持”的精神!
紅軍精神在生活中的例子還有很多。同學們,讓我們做一個不輕言放棄、拼搏努力的00后,為我們的未來堅持、戰斗吧!
相關分類: 讀后感500字
- 上一篇:初一讀《朝花夕拾》有感
- 下一篇:在《中華五千年》推薦一本書